陶爱林,男,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变态反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副主任,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国际生命科学学会蛋白质过敏原性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Journal of Immunotherapy Applications等国际期刊编委,7本SCI杂志常年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研究。开发了过敏原家族特征肽AFFP算法解析过敏原,籍此建立的过敏原序列判别软件SORTALLER准确性最高,被美英德日加等全球30多个国家的研究者持续应用;提出主要代表性过敏原、抗原性弱化等概念及抗原平衡刺激假说,深入过敏性疾病预防理论与实践;主编《Allergy Bioinformatics》英文专著2015年11月在Springer出版至今,相关章节已经被下载7000多次。获得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及广州市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
主持指导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课题任务及重点课题、国家基金等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20多篇,主创授权专利2项。
张海波院士,加拿大生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麻醉学、危重医学及生理学教授,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李嘉诚知识研究院资深科学家。现任多伦多大学危重医学继续教育主任,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怀雅遜大学生物材料与器官再造研究部主任。曾担任美国胸腔学会重症议会执委,欧洲危重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专家,呼吸学组长及科技部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评委,加拿大健康研究院、英国皇家研究院及欧洲多国研究机构评委及多家国际杂志编辑和编委。张教授被授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2013年)和广州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奖(2016年)。张院士是国际呼吸及重症医学界领军人物,在宿主免疫防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脓毒症方面揭示了关键病理内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张教授已发表220余篇经同行审议的文章,其中许多文章发表在如柳叶刀呼吸疾病医学杂志(Lancet Respir Med)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自然杂志-癌症综述(Nat Rev Cancer),血液(Blood),重症医学(Crit Care Med),危重医学(Intensive Care Med)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等本领域顶尖杂志,在国内及国际上进行超过150场邀请学术演讲。
关伟杰,广州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者;近6年作为通讯、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Lancet Onc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SCI文章;主持两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国自然面上基金,一项国家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多国协作重大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获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高影响力论文奖;获2018年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最佳同行评审奖;担任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编委、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客座副主编、ERJ Open Research副主编;担任中国支气管扩张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的副主席,2020年第四届全球支扩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大会组委会委员、2019年欧洲呼吸学会支扩分型壁报专栏大会主席;担任The Lancet、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杂志的审稿人。
陈荣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青中年专家。现任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前任院长(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病理协作联盟副会长、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十届慢性阻塞性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广州市医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资深会员(ACCP),国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及任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生物工程学杂志和国际呼吸杂志的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等职务。
陈荣昌教授作为省市突发事件应急医疗专家在抗击非典、H1N1、H7N9、H5N6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疾病过程中贡献卓著。在临床科研方面更是创造多项国内首创:国内率先开展呼吸肌肉功能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创新性应用运动膈肌功能试验证明早期慢阻肺患者可出现膈肌疲劳的表现、率先开展无创人工通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等。其提出的以呼吸力学为导向,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的策略被同行广泛接受。曾任政协委员及现任市人大常委,陈荣昌教授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医师培训制度、基层医院发展等关乎民生的问题,为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要从事呼吸力学与机械通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领域的工作。担任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分题:肺损伤的防治体系研究;及中加国际合作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和机制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
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共计影响因子IF>200分,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2005年、2009年、2015年)和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届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第三届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广州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0项。2011年呼吸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荣获首届南粤功勋奖团队的骨干成员之一;获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6年第五届广州医师奖、2015年全国医德标兵、2014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国呼吸医师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周露茜,广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博士,毕业后入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方面的研究,尤其在无创呼吸机临床及家庭应用的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并发表18篇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48.053),其中12篇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影响因子共34.946,被引次数19)、6篇为参与作者(影响因子共计13.107,被引次数20);并承担6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经费共计163万元。
卢文菊,博士教授、博导;“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第二梯队,广东省 “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州市“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培养对象。现任实验室PI,科研管理部主任,精准中心主任,慢阻肺方向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常委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药物经济与临床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省市级成果评审专家。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吸烟、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慢性气道和肺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与靶分子药物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市研究基金、美国 NIH基金等15项。发表研究论文127篇,其中SCI论文84篇。获专利授权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奖6项。2014年获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冉丕鑫,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科协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阻肺的发病与综合防治。近年来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与支撑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New Engl J Med、The Lancet、Brit Med J、PLoS Med、Am J Res Dis Crit Care Med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关于减少生物燃料烟雾暴露降低慢阻肺患病危险度的研究成果被美国环境与流行病学学会评为该领域年度唯一优秀论文;关于慢阻肺早期药物干预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7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年度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冉丕鑫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2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7年被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1年被广州市政府列入"121人才工程"第一梯队人才管理,入选"广州市杰出人才"; 2015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17年入选广东省本土创新团队,2018年获得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与药学奖。
赖克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博导,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实验部主任,慢性咳嗽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环境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咳嗽联盟主席,中国首部咳嗽诊治指南起草者,ACCP及ERS咳嗽指南专家组成员,ERS咳嗽联盟国际顾问,ERJ Open Res副主编,担任20余种SCI和国内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先后负责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慢性咳嗽》,参编专著12部。
王健,教授,从事COPD综合防治及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近三十年。研究方向集中在肺血管形态功能的异常在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钙离子通道调控在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分子机制、尼古丁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以及中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理研究等方面研究。已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368,他引次数超过4715次,H 指数为32,i10指数7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排名第三),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3),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排名第一)。被聘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16项,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项目课题,1项“973项目”分课题。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项, 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药来源的单体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川芎嗪等药物对多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阐明丹参酮ⅡA抑制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基础钙及SOCE的上调,其机制可以与降低肺动脉平滑肌上TRPC1、TRPC6蛋白的表达相关,从而使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失衡得到纠正。初步证实丹参酮ⅡA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并进行相关成药研究。并组织实施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动脉高压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验证丹参酮ⅡA对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何建行,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美国外科学院/欧洲胸心外科学会/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美国胸心外科学会Member。还担任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执行主编,《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主编。是微创胸外科、胸部器官移植、肺癌研究专家。至今完成各类胸外科手术近20000余例,气管、肺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手术200余例。在肺癌的研、防、诊、治领域、个体化微创胸外科和胸部器官移植具有权威性和领导力。在胸部疾病微创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及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就。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74篇,共同作者SCI论文21篇,总IF:1223.327, (其中IF>20 及Nature 子刊共5 篇),被Lancet、JAMA、Lancet Oncol 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内正面引用超过3500次。主编英文专著3部,中文4部;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201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先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创建国内胸部疾病领域首个SCI期刊和首个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授权认证的培训基地先后获得了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5年入选广东省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广东省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等荣誉称号。
郑劲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副院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广州市优秀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奖项。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专委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肺功能联盟总负责人等社会职务,Chest(中文版)《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华哮喘杂志》《中华呼吸结核杂志》《内科理论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或通讯编委。
专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呼吸生理与肺功能、慢性气道疾病、呼吸临床药理与临床试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大数据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卫计委行业公益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主编《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呼吸疾病戒烟治疗》《呼吸疾病生物资源库——管理规范与标准操作流程》《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肺功能检查》,副主编及参编著作十余部,参与编写国家设备标准/指南/专家共识十余部,在Lancet、Lancet Respir Med、Chest、Allergy、JACI等中外文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在Lancet发表的文章被该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论文。
孙宝清,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诊断和免疫治疗学组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部过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变态反应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呼吸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过敏性疾病、哮喘与慢阻肺、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及免疫学诊断。在医学杂志发表20多篇SCI国际医学论文及中文核心研究论文50多篇。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张清玲, 女,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博士,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导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22年,擅长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肺部感染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获深圳市抗击非典英雄奬。2008年获广州医学院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主要研究方向:重症哮喘与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肺疾病。曾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3-2011.6 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心肺疾病研究所工作,参与家庭医生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从事重症哮喘及慢性咳嗽等方面的研究,期间主持研究项目:“细菌定植、先天免疫与重症哮喘”,创建了诱导痰16sRNA细菌基因样本分离技术;同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英国心肺疾病研究所临床研究3项:非侵袭性检查在重症哮喘中的应用、抗IL-5单克隆抗体在重症哮喘中的研究、慢性特发性咳嗽气道炎症特征;获2010年欧洲呼吸协会研究学者奖学金。主持并参加多项教育部、广东省、市级科研课题,同时作为PI承担多项国际临床重症哮喘及哮喘相关疾病如嗜酸粒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研究项目。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四十余篇, 单篇SCI论文影响因子>10。主编<喘息样发作疾病鉴别诊断>,参与编写<慢性咳嗽>、<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欧洲重症哮喘诊治(英文版)>等书籍。
李靖,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医学科学系分子免疫学硕士。主要致力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及发病机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标志物及机制、城乡环境暴露对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机制、重症哮喘不同表型疗效评价等。李靖教授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多次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制定的“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并基于ARIA指南和个体化及预防医学提出整合护理新途径。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Allergy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十余篇高质量SCI论文,并组织参与制订多项国内和国际专家共识与指南,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杨子峰,男,1977年生,博士,研究员。“千百十”人才计划省级培养对象,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四)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三)、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学者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一)。杨子峰教授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抗病毒药物研究。系统研究新甲型H1N1感染病例、H5N6和H7N9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基因特征;建立流感病毒以及常见呼吸道病毒的体外药效评价模型、甲型H1N1和H3N2、乙型流感小鼠模型;开展可近似模拟人流感的树鼩流感模型,也建立基于反向遗传技术的不同流感蛋白酶活性筛选平台并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在参与创建的新突发呼吸道病毒“早期干预”及“重症救治”救治体系指导下,参与成功救愈一批人H1N1、H7N9病例,全球第二例人H5N6病例及中国第一例MERS感染患者。参编著作4部,获得授权专利7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联合基金、海外及港澳台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广东科技厅对外合作专项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80篇,特别是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和《Science》等,还有病毒学和生命科学行业权威期刊《EID》和《J Virol》等。
周荣,男,1965年生,研究员、博士、博导;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负责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等奖项;个人荣获军队三等功、广东省抗非二等功、广州市抗非标兵、广州市首届新侨回国创业贡献奖、广州开发区创业领军人才等荣誉。周荣教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呼吸感染病毒学研究、腺病毒抗原表位展示载体技术及疫苗研究、分子诊断技术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呼吸系统传染病院感防控创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等。推进实验室产学研及产业化工作,创办了广东省南山医学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创业企业或机构。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军队、省、市课题超过20项;研究成果发表科研论文超过100篇;申请专利50多项、其中已获授权近30项。
卓超,男,1967年生,博士,研究员。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南中国分中心负责人,广东省耐药菌监测和质量控制中心技术负责人。ESCMID海外合作中心(ECC)中国广州分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监测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研究。创建了广东省耐药菌监测网,首次分析了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流行病学。建立了实时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平台(融合基因芯片和16S rRNA技术)。参与制定了2015年版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参与了多个耐药菌感染诊治的共识或指南的撰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2010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钟南山,男,1936年生。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顾问。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英国皇家内科学会高级会员(爱丁堡、伦敦),首届“港大百周年杰出学者”。现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SARS、H1N1、H5N6、H7N9、MERS等新型流感)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Lancet、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等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总引用次数近千次;在中华医学会等机构主办的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各类专着《哮喘:从基础到临床》、《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呼吸病学》等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近6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等奖励20余项;获得全国白求恩奖章(2004)、南粤功勋奖(2011)、吴阶平医学奖(2011)、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成就奖(2016)、黄大年式国家级教学团队奖(2017)、改革先锋(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等荣誉奖励数十项。
齐玲,教授,现负责临床生物样本库工作。吉林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病理学博士后。吉林省神经系统慢性病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慢性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再生医学。近5年,主持获国家、省部级等项目7。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28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受到央视网-吉林新闻联播、吉林日报等媒体多次采访与报道。
魏春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卫恩医院执行院长,哮喘呼吸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潍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教授。担任山东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第一届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呼吸专业组委员,国际呼吸杂志编委,中国戒烟联盟常务理事、潍坊市名医联盟委员,曾任山东医学会第七届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山东哮喘学组副组长等职务。主要从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及研究等。参加了6项国内临床多中心研究,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合作课题5项,专利知识产权11项。带领团队在国内开创了内地高原模拟,高原习服以及高原脱习服训练,哮喘治疗方面率先开展了高压氦氧等混合气体治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等。 图像 小部件
黎毅敏,男,1964年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常务副院长。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临床工作中直接参与和负责指导了近万例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在H1N1、H7N9、H5N6、MERS等重大突发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表现突出,获聘为中央保健局的专家、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专家、省市保健局的专家。科研工作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人工通气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的研究;机械通气及其相关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脓毒症/ARDS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等。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重大项目。近五年发表SCI论文逾40篇。近年来在重大突发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表现突出,获聘为中央保健局的专家、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临床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重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等,任《国际呼吸杂志》和《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等杂志常务编委。